夏至为什么吃面条(夏至新麦已经登场,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精选答案
1、尝新之意
古书《二十四节气解》说:“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日北至,日长之至,影短至,故曰‘夏至’。”赵之珩说,我国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夏至食面,一般指的是面条,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菜熬面、肉丝面、油渣面、三鲜面、片儿川、肉丝炒面、过桥面及夏季的麻油凉拌面等许多品种。北方则主要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2、避恶之意
先民们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除了爱好,据说还有“避恶”之意,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有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之说,即用多出汗方法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有些人夏天时爱吃凉面祛暑,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最爱吃槐叶冷淘面,还曾在《槐叶冷淘》一诗中吟咏:“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鼎资过熟,加餐然欲无。”唐宋年间在以槐芽烹调的各种食品制法中,此槐叶面因其色、香、味俱佳曾成为一道消夏的美食,可见制作快捷营养丰富的各种面条自古至今都是百姓家最爱的消夏食品。
3、祭神之意
在清代,夏至祭神十分盛行,民间须吃面食,以示敬神。由此可见夏至这天,北方人吃面条也好,南方人吃馄饨也好,都是过节祭神的习俗。
4、养生之意
小麦味甘、性凉,入心、脾、肾经;《本草拾遗》说“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医林纂要》说它“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湿气和暑气。此外,夏季受凉后往往会出现鼻塞恶寒、头痛身重等症状,煮一碗热面,加些葱白及胡椒,趁热品尝,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相关问题
1、夏至吃什么面最好
3、夏至有什么禁忌
4、夏至怎样消暑
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通常为夏天调整饮食的首选食物,也是夏至时古代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共同选择。到了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只不过每个地区面的做法、口味、种类都不一样,北方地区主要以打卤面和炸酱面为主,而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等。
夏至这天,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在食品中最长的是面条,所以古人选定夏至吃面条,希望把白天吃“短”。夏至民间俗语:“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因此面条就成了古人盛夏的主食,吃到冬至时,白天时间已是最短,于是改吃“最短”的饺子或馄饨,再希望白天变长,久而久之,形成了“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习俗。
1、乱洒香水
搽了香水的部位,经太阳光线照射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红肿刺痛,严重的还会发展成为皮炎。因此我们在夏季的时候用香水时,要洒香水的部位应该是太阳穴、耳后、颈后、肘内侧、手腕、膝内侧和裙下摆的里侧。洗头时在最后一遍清水中滴几滴香水,可使头发的香气久存。此外,可在手帕、衬衣和饰物上洒些香水。
2、不宜戴金属首饰
夏天出汗较多,金属首饰如耳环、项链、手镯中所含的镍、铬会溶于汗水中,并能渗入皮肤内,从而引起接触性皮炎,对于很多女性朋友们来说,在生活中都是喜欢带些首饰的了,虽然很美观,但是实际上夏季的时候戴这些首饰,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来说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所以还是要少戴了。
3、不除腋毛
有些人认为夏季穿短袖或无袖衣裙时腋毛露在外面不雅观,就用剪刀剪去,有的甚至用刀片刮去腋毛。其实,这样做有损健康,极易造成腋窝部位的细菌感染,不仅局部疼痛难受,还容易发生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所以对于腋毛来说,女性朋友们还是保留着比较好,否则是不利于我们健康的哦。
最佳消暑对策:心静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一旦天气炎热,人就特别容易烦躁。因此,想要消暑首先就是让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乐观愉快,神清气和,不要焦虑、激动、紧张、急躁,这样可以让自己的神经系统处于宁静的状态。
最佳消暑食品:绿豆
绿豆甘寒,有清心利尿、消暑止渴、清热解毒之效。绿豆汤是民间最常用的消暑与解毒良药,夏季常吃绿豆粥消暑养胃最佳。绿豆常用于治疗暑热烦渴,心、胃热盛及痈肿、丹毒等证,对砒石、巴豆、附子等一切草木金石及酒食中毒,大量饮服绿豆,均有解救作用。
最佳消暑药物:荷叶
荷叶味苦性平,其气清香,新鲜者善清夏日暑邪以化秽浊,清热解暑方中最多配用。夏日如以鲜荷叶包《六一散》煎服,鲜荷叶包粳米蒸饭,或以鲜荷叶泡茶,均有清暑利湿之良效。
最佳消暑水果:西瓜
西瓜味甘性寒,具有消暑除烦、止渴利尿的功效,它是夏令解暑的佳品,有“天然白虎汤”之称。凡是有暑热烦渴、口渴心烦、小便不利、暑热伤津及伤酒等症状,都可以食用。但是暑证内有寒湿的人不适宜吃。
百科知识网 | 3894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