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有哪些习俗呢?春节传统文化习俗有哪些?中国春节饮食习俗?
精选答案
春节的习俗有: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全国春节习俗活动甚多,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春节民俗的形成与定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关问题
1、春节传统文化习俗
2、中国春节饮食习俗
3、春节习俗
4、春节吃饺子的习俗
5、安徽春节习俗
6、云南春节习俗
8、春节习俗
春节期间贴春联、守岁、吃团圆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又各有其特色。庆祝活动有舞狮、庙会、踩高跷、扭秧歌等等。春节民俗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
民国时期,公历被引进,而农历成为了进行农事的标准。1914年民国政府在内务部呈文中提到“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故,春节这一说法才逐渐流传开来。
中国的春节饮食习俗有年三十晚的年夜饭,春节期间的饺子、年糕、春卷,正月十五的汤圆。有句古诗说到“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在幸福而短暂的春节里,除了享受团圆的喜悦,更饱尝了家乡熟悉的味道。
饺子是春节美味佳肴。饺子一般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前包好,“子”为“子时”,“饺”与“交”谐音,饺子为“更岁交子”之意。
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所以,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更代表了对新一年的美好的期盼。
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四川地区大年初一的早餐就要吃汤圆,他们管汤圆叫“元宝”,吃汤圆叫“得元宝”。
春卷,也叫春饼、春盘,春卷包含着新年的美好愿望,是迎春喜庆之吉兆。
春节的习俗有贴对联、放爆竹、除夕守夜、吃年夜饭、收压岁钱等等。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民俗象征,采用大红纸张书写祝福词语,有吉祥如意的寓意,除夕夜放爆竹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寓意吓走年兽,一年顺意,而年夜饭则象征着一年团圆,家庭和美。
1、贴对联
贴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民俗象征,也是春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在春节前夕,人们会用大红纸张,加上浓墨书写祝福词语,在春节当天贴于门框两边,寓意着一年吉祥如意,还会将福字倒转贴于门上,有“福到临门”的意思。
2、放爆竹
除夕夜放爆竹也是春节的习俗之一,传说上古有凶恶的年兽,会在春节期间冲入村庄,祸害人民,但是年兽害怕爆炸声响,于是人们在除夕当晚守岁,保持家中灯火通明,并在十二点时点燃爆竹,用以驱除年兽,镇压邪祟。
3、年夜饭
除夕吃年夜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春节期间,在外漂泊的游子都会回家团聚,而家人也会将一年所得最好的食材放上饭桌,一家人共享和美幸福的团圆饭。另外,北方还有团圆饭上吃饺子的习俗,一家人追忆过往,展望未来,十分幸福。
俗话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大年初一,这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民俗专家介绍说,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必不可少的美味。说到过年的吃,总是“初一饺子”打头儿。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食品,原因有四个:一是按照古代的习俗,饺子是过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二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四是饺子本身就好吃,民间有“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的俗话。
安徽春节习俗有吃年夜饭、贴春联、看春晚、给压岁钱、祭祖等习俗,在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要围坐在一起,享用美食,年夜饭吃完后,就可以收看春晚并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大年初一早上,还要在家门口贴上春联,寓意新年新气象。
1、吃年夜饭
安徽春节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大年三十当天,家里的女性会在厨房忙碌一天的时间,准备鸡鸭鱼肉等食物,夜晚降临时,一家人就会围坐在餐桌上,享用花费一天时间准备的美食,而且安徽人吃年夜饭时,桌上必须有饺子、鸡肉和鱼肉。
2、贴春联
安徽春节有贴春联的习俗。大年初一一早,每家每户就会在家门口贴上红色的春联,庆祝新年的到来,而且农村地区还会点燃鞭炮,希望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3、看春晚
安徽春节有看春晚守岁的习俗。吃过年夜饭后,一家人就会坐在电视机旁,观看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而且茶几上会摆满瓜子、花生、糖果、饼干、水果等各种食物。
云南春节有贴对联、挑水、吃团圆饭、点篝火、跳摆手舞、吃红曲鱼等习俗,在除夕当天, 每个人都会拿着自己制作的对联,张贴在院落、房间、灶台上,并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除夕的第二天一早,女性还要去河边抢着挑上头担水,寓意吉祥。
1、贴对联
云南春节有贴对联的习俗,而且云南的对联样式独特,除了传统的文字对联外,也有用红纸剪成的各种图案,除了可以张贴在门框上,也可以贴在灶台、房门、院落、牲口棚等位置,营造喜庆的氛围。
2、挑水
云南春节有挑水的习俗。新年的第一天清晨,家家户户的女性就会挑着水桶前往河边打水,其中挑上头担水的女性,会被看做是新的一年最勤劳、最幸福的人。
3、吃团圆饭
云南春节有吃团圆饭的习俗。除夕夜当天,每家每户都会待在自己的院落中,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希望新的一年家人平安顺遂、万事如意,部分少数民族还会在院中围成一圈,跳着传统舞蹈庆祝新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便流传开来。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
春节期间,所有免费高速公路都实行不发卡抬杆放行,大大节省了等待时间,提高出行效率,今年也不会例外。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百科知识网 | 3894个回答